金秋十月,硕果累累。为不断提高、创新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,促进我校“十二五”专业建设规划早日实现。2011年10月9日—15日,学校教务处于百忙之中,选派一名代表参加了在吉林省四平市召开的“教育部首届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高级研修班”。
来自全国五省、市的39所部属重点大学、省属重点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的49位领导、老师参加了本届研修班。我校是东北地区唯一赴会的独立院校。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林乐琨主持开班仪式,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综合处处长李智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和专题报告。
历时6天的培训,共有首都师范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东北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等5所大学的8位专家做了关于《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与趋势》和《社会分工、社会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管理研究》等报告研讨。
其中,国内知名教育专家邓必鑫教授就我国当前教育形势下,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和指导思想,以及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读。邓教授提出:一、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规模扩张过快,导致部分学科、专业结构性失衡。当今高等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已由简单追求数量规模发展,向注重提升学科、专业建设内涵进行转变。二、各高校普遍加快了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步伐,注重培养学科专业新的增长点,积极发展当代社会急需的边缘、交叉学科专业。
著名教育学者,辽宁师范大学付维利教授做了《高等教育功能变革与高校的专业调整与创新》学术报告,在报告中付教授强调:一、高校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以此来不断探索解决专业设置的变动性与专业建设稳定性这一矛盾。二、在急剧变动的社会中,高校专业调整与创新要考虑经济产业的引导;高校应在教学科研基础上,实现专业设计、调整和改革与社会需求的远期动态相吻合。三、建议高校专业调整遵循以下规律,1.专业调整和规划要在全国甚至全球的社会、经济和文化远期供求变化的背景下进行,以此来保持与远期动态的相一致。2.要挖掘自身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优势,构建高弹性的专业培养模式。厚打基础,缓分专业,用灵活的选修课组合方式,培养具有更强专业适应力的毕业生。四、建立具有相互支撑和依托关系的专业群,注重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,是今后高校专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我校代表认真记录各位专家的报告内容,形成约八千字的研讨会纪要;并在大会交流时,就“十二五”期间如何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向专家们进行了详细咨询;同时带回科研书籍《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设置研究》、学术报告光盘、东北师大《本科专业评估方案》和《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历史沿革》等资料共计4种。
本次教育部举办的首届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高级研修班,为我校今后专业设置管理及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,并为我校顺利完成迎评转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。